close

今晚談的是生活教育上碰到的『亂比一通』~~~
小孩子如果做了不好的事,或是做了不被允許的事,
面對即將發生的詢問或是責難,
通常反射性的回答是:
是誰誰也這樣,是某某先怎麼樣,
以前也曾經怎麼樣,或是又沒怎樣、、、
等等似是而非,塘塞或是辯解的理由。
例如小明在走廊奔跑,老師問小明為何在走廊奔跑?
小明說小華也在跑啊!或是說小真剛剛也在洗手台玩水,
或是說小愛也有在亂丟粉筆。
很顯然小明利用其他三位同學不隊的行為來企圖掩飾或是證明自己的行為。
.......................................................
通常我會拆開處理。
所謂拆開處理是指我們現在針對的是你目前的行為,
跟別人是否有這個行為,或是以前是否曾發生無關。
我希望透過這樣的辯證,讓孩子很清楚的明白,
同樣一件事,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成長背景,
也可能有不同的個人特質,
每件事發生的時空環境和背景不同,
不能因此來讓自己的錯誤或是不幸合理化。
對自己負責是很重要的,
而非用別人的錯誤或是不好辯解自己的謬誤。
.................................................
舉個網路文章的例子,如果能養成這樣的思考,
就不會用18%拿了國家這麼多錢,
來辯解為何抗議的收費員才拿個幾億就不行。
(因為剛剛看到了類似的文章)
這跟小明的說法類似
.................................................
我同意領18%對於現在政府財政條件而言固然不對,
但跟收費員的補助是兩回事,各有其歷史背景,
這樣的比法,太膚淺了。
如果我們再不訓練孩子做獨立、深度的思考,
老是跟著網路上表面的數據起舞,
讓內心對社會公平充滿憤恨的人拿來比較,
不小心的製造了對立,甚至仇恨,好嗎?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jmark 的頭像
    pjmark

    閒人蓁妙

    pjma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