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年的教改,台灣的小學生在學校究竟能學好什麼?養成什麼樣的全人?培養什麼樣的能力?
答案是nothing,沒有一樣學的好,因為每一樣都要學,每一樣學的時間都不多。
請看一位五年級或是六年級的孩子每週在學校的上課時數分析
國語:五節
英文:二節
母語(鄉土):一節
數學:四節加一節彈性共五節
藝術與人文(美勞+音樂+表演):三到四節
綜合:三節
健體:三節
自然:三節
社會:三節
彈性:三到四節
在各領域還規定要融入,或是挪出時間安排性別平等教育、家政教育、班級團體輔導、
還有處室的各項學校或是年級的活動、、、族繁實在不及備載,連我自己都弄不太清楚了。請原諒。
這樣的時間分配,那一樣學得好?哪一樣學得深入?又培養了什麼能力?
不想再批評,只是良心的建議個人解決策略如下:
@生活和品格教育
要求孩子的品格、道德和正確價值觀,日常生活中培養運動的習慣和健康的觀念。
@知識方面只要著重語文、英文、數學和閱讀的習慣、興趣和能力就好。
其他課程有機會在生活中或是語文、數學或是廣泛閱讀中碰到了再引導就好,不用再獨立出來讓
孩子去學習了,這樣孩子會累死,而且學不好。
1、要樣成閱讀的習慣和興趣,加強你孩子的語文能力,先閱讀、練習說出來,再寫作。
(沒有捷徑,只有多閱讀、多背誦、多練習,因為學校課程太多,時數不足,所以家長要自己來)
2、加強你孩子的數學演算能力,用正增強方式培養信心和興趣,多玩一些數學探索遊戲。
(上課時數太少,孩子根本無法扎實的練習,請家長務必自己加強。理解思考部分,
就要視孩子個人特質而定。)
3、加強孩子的外語能力,讓他從小習慣雙語的生活。
4、加強你孩子的探究能力,包括資訊與知識的分類、分析和整合能力。
(請讓他自己動手做一項研究,不管結果好不好,過程素養一定要培養,不要寄望學校,
可深度去落實的機率不高。注意,是有深度札實的去做,學校學生太多,上課時數太少,
課程內容又多,孩子能學到什麼?最後又是"知識"而已,並非能力)
最後有一個概念供參考,
不要想讓孩子每一件事都要在快樂中學習,那樣將會一事無成。要讓孩子體會辛苦付出後甜美果實。
留言列表